
首战奥密克戎,天津靠什么
Beijing Daily
1月22日,天津落雪。14时,首批14名确诊儿童走出海河医院,笑颜穿透了口罩,融化了冰雪。 这几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从天津传来——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1月23日,新增1例,确诊病例数连续4天保持个位并不断走低,且全部来自隔离人群。
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的阶段性战果,天津为此已鏖战了半个多月。
1月8日,疫情突袭天津。面对传播速度极快、隐匿性极强,在国外造成“海啸式”传播的奥密克戎,如何打赢这场“遭遇战”,挑战的是一座约1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考验的是“治商”。
“中国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答案是:行动快、功夫细、人心齐。”经历武汉、石家庄、天津等地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张伯礼院士说。
快!快!快!背后是过硬的组织力
1月8日,疫情警报在天津骤然拉响。
凌晨,天津两人确定为阳性感染者;到21时再增18例阳性感染者;24时确认属于奥密克戎。
有“福尔摩斯”之称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判断,当时病毒在天津至少已传播三代。

社区疫情防控全面从严,扫码登记、验码测温、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些是社区(村)严格人员管理,严堵社会面防疫漏洞的必要举措。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近日接到举报,反映一些小区日常防控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本报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赶赴多个小区实地探访,发现部分小区大门卡口值守存在宽严标准不一、对小区居民查验不严、夜间大门无人看守,个别小区甚至有光说不做、值守懈怠等问题。虽然本市疫情总体可控,但全市上下还不能松劲,特别是社区防控网还须织得再密一些。 “请您扫码、测温……”在小区大门值守点位,扩音器里反复播放着防疫要求,标语、通知贴在门前;桌案上健康码、测温枪、消毒液、登记本一样不少……防控措施挺齐全,但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居民仍可以随意进入,小区值守人员或熟视无睹,或草草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