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皆和尚 释永信家的生意经揭秘
The Epoch Times
一座古寺,三十余年的生意经,释永信将少林寺从破败寺院经营成横跨文旅、教培、影视等领域的庞大商业体,一度被视为“佛门企业家”代表。但随着官方调查的落锤,这段长达近四十年的少林寺商业史或将走向终结。释永信的落马,也给当代中国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当信仰成为生意,当僧衣之下藏着世俗的权色名利,中国佛教的清净之地还能剩下几分?
释永信的落马,也给当代中国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当信仰成为生意,当僧衣之下藏着世俗的权色名利,中国佛教的清净之地还能剩下几分?
7月27日晚,署名为“少林寺管理处”发布的一份通报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据财新网报导,“释永信在今年春节前后出国访问归来时即被限制出境,接受主管部门调查…..在今年5月份左右,当地政府以少林寺管理处的名义常驻少林寺,这个少林寺管理处是一个新设机构,这个新机构的主要成员来自郑州市和登封市的宗教局、统战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少林寺管理处”并非一些媒体报导中所谓的“少林寺官方机构”,实际上是当地政府派驻少林寺的驻寺机构,与中共治理体系中常见的“巡视组”运作模式相同。
宗教场所显然不便直接冠以“中纪委”或“巡视组”之名进行调查,中共当局设立这样一个“管理处”,应该被视为官方调查释永信案件的一种特殊安排。
7月28日上午,几乎在释永信落马消息公布的第一时间,中国佛教协会就立即发布公告,认定释永信严重败坏佛教界声誉,损害出家人形象,同意对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的戒牒予以注销。
这意味着佛教协会开除了释永信的僧人资格,将其“强制”还俗。
刘应成,1965年出生于安徽颍上。关于他出家的缘由,坊间流传诸多版本。据多位村民向凤凰网《风暴眼》透露,刘应成早年辍学外出务工,一次赶集途中偶遇少林僧人,对方为其看相后留下一张地址。回家后,刘应成便收拾行囊追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