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ry Country (Mandatory)

Other Country (Optional)

Set News Languag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No other language available

Set News Language for World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World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 Countries
    • India
    • United States
    • Qatar
    • Germany
    • China
    • Canada
    • World
  • Categories
    • National
    • International
    • Business
    • Entertainment
    • Sports
    • Special
    • All Categories
  • Available Languages for United States
    • English
  • All Languages
    • English
    • Hindi
    • Arabic
    • German
    • Chinese
    • French
  • Sources
    • India
      • AajTak
      • NDTV India
      • The Hindu
      • India Today
      • Zee News
      • NDTV
      • BBC
      • The Wire
      • News18
      • News 24
      • The Quint
      • ABP News
      • Zee News
      • News 24
    • United States
      • CNN
      • Fox News
      • Al Jazeera
      • CBSN
      • NY Post
      • Voice of America
      • The New York Times
      • HuffPost
      • ABC News
      • Newsy
    • Qatar
      • Al Jazeera
      • Al Arab
      • The Peninsula
      • Gulf Times
      • Al Sharq
      • Qatar Tribune
      • Al Raya
      • Lusail
    • Germany
      • DW
      • ZDF
      • ProSieben
      • RTL
      • n-tv
      • Die Welt
      • Süddeutsche Zeitung
      • Frankfurter Rundschau
    • China
      • China Daily
      • BBC
      • The New York Times
      • Voice of America
      • Beijing Daily
      • The Epoch Times
      • Ta Kung Pao
      • Xinmin Evening News
    • Canada
      • CBC
      • Radio-Canada
      • CTV
      • TVA Nouvelles
      • Le Journal de Montréal
      • Global News
      • BNN Bloomberg
      • Métro
2022年人类探索外星生命的七大进展

2022年人类探索外星生命的七大进展

The Epoch Times
Monday, January 02, 2023 06:00:39 AM UTC

一个金属球体在一架军用喷气式飞机的航道上飞驰而过、世界上最大望远镜中的一个神秘信号引发了国际关注、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潜在的生命可能在很久以前就自己灭绝了。就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神奇事件而言,2022年非常忙碌。以下是2022年关于外星生命研究的七大进展。

1. 快速飞行的金属球体

2022年5月,在1960年代以来首次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公开听证会上,五角大楼官员公布了此前被列为机密的录像画面,显示一金属球体飞掠军用喷气机的空中飞行航道。这段2021年的视频是通过一架FA-18战斗机的驾驶舱窗户拍摄的,只记录了一瞬间的画面,这个奇怪的物体也被驾驶这架喷气机的海军飞行员目击到,并被飞机的传感器探测到,但是军事专家称不知此为何物。

立法者向官员们询问了2021年6月一份报告中的调查结果,该报告详细介绍了144起不明空中现象(UAP)的目击事件。这次质询也涉及蒙大拿州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Malmstrom Air Base)发生的传闻事件,该事件过程中天空出现一个发光的红色球体,同时有10枚核洲际弹道导弹(ICBM)无法正常操作。基地对此未加否认。

关于此类现象的可信解释很多,大部分与美、中、俄监视无人机的原型、高超音速测试飞行器、甚至空气中的垃圾有关。五角大楼和美国航天局宣布将进行新的调查,试图将这些地球上的物体与其它真正的不明飞行物区分开来。

2. 用激光干涉引力波来寻找外星母舰

除了在我们自己的天空中发现和记录不明飞行物,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一种在离地球更远的地方寻找它们的方法。科学家们在2022年12月表示,通过使用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之一,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他们可以扫描天空,寻找大型外星飞船留下的时空涟漪。

他们所说的“大”意味着真正的巨大——飞船需要与木星的重量大致相同,以十分之一的光速行进,并且距离地球不超过326,000光年,才能产生足以让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如果这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请考虑一下,有些科学家们甚至还认为配备先进曲速引擎的外星飞船也会产生可被检测到的引力波,还会留下足够特征信息让人类对其技术以逆向工程进行破解。

3. 联系外星人的官方协议

Read full story on The Epoch Times
Share this story on:-
More Related News
时光与烟霞之间 旧台中火车站的记忆之窗

六月九日是台湾铁道节,摄影家林桔春分享了他十年前拍摄的一组照片,正是2015年台铁128周年庆活动于台中火车站举行的纪实。影像中,黑色蒸汽火车DT668停靠在月台边,蒸气喷吐,群众围绕,镜头捕捉到一段铁道文化难得的场景。

当心!早餐吃的麦片越来越甜和不营养

有不少人会以麦片加牛奶作为早餐,尤其是居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在过去10多年来,美国市面上的麦片变得越来越甜,而且越来越不营养,也就是对健康越来越不利。如果你也吃麦片的话,你应该要当心!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测到强烈黑洞喷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侦测到一个遥远黑洞喷出一道强大的喷流,这道喷流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够早,以至于它被宇宙大爆炸本身的余辉所照亮。

台湾领军发现酸觉神经 改写半世纪医学疼痛观

尽管“酸痛”在医疗支出费用庞大,但医学界仍缺乏有效药物与临床处置。为了找出“酸痛”成因,台湾、英国和美国组成团队研究发现“酸”与“痛”是不同感觉。该结果颠覆传统医学认知,还有望改善“酸痛”的治疗方法。

专家:现代最大的寄生虫 就在你我身边

在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的使用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甚至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有专家因而将其称为现代最大的寄生虫。

本田和现代混动车 CR-V与Tucson大比拼

混合动力SUV因同时具备燃油效率高和乘客空间大的特点,备受消费者欢迎。2025款现代途胜(Tucson)混动车和2025款本田CR-V混力车均位列市面上最优秀的混合动力SUV之列。两者正面交锋的话,哪款车更胜一筹呢?

智能体重秤不能精准读取肌肉量与体脂等数据

对许多人来说,站在浴室体重秤上称体重是日常习惯。我们往往希望体重秤上的数字更低,或至少不要上升。然而,单纯的体重数字无法反映身体的真实情况,例如脂肪、肌肉或骨骼的比例,以及身体重量的分布。

6月在花园里使用辣椒粉 可以帮助鸟类觅食

你可能不知道,辣椒粉除了可以为食物添加滋味之外,也能在花园里帮助鸟类觅食,尤其是在6月这个对鸟类繁殖很重要的时刻。

SpaceX成功发射广播卫星 火箭八度回收创纪录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周六(6月7日)凌晨成功将SiriusXM的最新广播卫星“SXM-10”送入轨道,并再度实现火箭一级助推器海上回收,展现其成熟的可重复使用技术。

新研究:体脂比体重指数更能反映健康风险

科学家们确定了体脂百分数的临界阈值,男性为30%,女性为42%,这一指标比体重指数(BMI)更精确、可靠地评估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

不同蛋白质对消化系统和大脑造成不同影响

你饮食中的蛋白质——无论是蛋清、糙米还是大豆——都会重塑你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影响从消化健康到大脑功能的方方面面,根据一项新研究。

如何维护大脑健康? 专家教你4招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它控制着人们的呼吸、心率、运动、感觉、记忆、认知等重要功能,稍有闪失,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甚至会丧命。因此,维护大脑健康至关重要。有专家针对这方面提供了4个诀窍。

火星新发现:神秘“骷髅山”和形状各异岩石

随着美国太空总署(NASA)对于火星上的探险增加,不仅揭示火星上发现许多神秘地形和岩石,也更加深入了解其地质和气候结构。这些新发现不仅满足众人对火星的想像和好奇,也为未来的火星移民计划奠定基础。

【半日闲】海风、牡蛎与旧时光

六月的纽约已经吹起了暖风,春天的太阳在连绵的雨水中还没露过几次头,夏天的脚步就已经从斑驳的树影中赶到。

黑熊闯入佛州民宅泡澡 还在后院睡6个小时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头黑熊日前闯入一栋民宅的后院,度过了很舒适的一天。它不但在热水浴缸里泡了澡,而且还在门廊睡了6个小时。它最终被野生动物官员捕获,并移送到附近的州立公园里。

烹饪时犯这个错误 小心脸上长痘痘

如果你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脸上还是会三不五时冒出痘痘,这可能就不是荷尔蒙变化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有专家说,在烹饪时犯的一个错误也会让人长痘痘,爱美人士不可不慎。

人类首见太阳南极 欧太空总署公布清晰图像

欧洲太空总署(ESA)在6月11日公布了其太阳轨道载具(Solar Orbiter)所拍摄的太阳南极影像。这是人类首次见到太阳的南极,标志着太阳科学新时代的开始。

天文学家首次利用地面望远镜观测宇宙曙光

天文学家首次以地面望远镜观测13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恒星,看看它们如何影响大爆炸发出的光,如同观测宇宙黎明时分的曙光。

天文奇观竞相登场 一文看懂6月观星黄金月

6月夜空即将上演一年一度最壮观的天文盛宴。从银河核心的壮丽现身、低空满月“草莓月”的温柔登场,到火星、水星与多颗灿星罕见相会,再加上流星雨、新月与夏至等天象轮番登场——本月堪称观星黄金月。

体内过多脂肪与大脑间的恶性循环 如何打破?

肥胖不但是身体的负担,它还会重塑大脑。虽然肥胖对身体的危害广为人知,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多的体脂会改变大脑,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理解能力。

新研究:乳制品比纯素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随着植物性饮食的日益流行,新研究表明,纯素食者可能会错过乳制品控制血糖的显着益处。食用乳制品的人可能比严格遵循植物性饮食的人拥有更稳定的血糖水平。

马斯克:对上周关于川普部分帖文感到后悔

美国特斯拉与SpaceX执行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三(6月11日)在X平台上表示,他对上周部分针对唐纳德‧川普(特朗普)总统的发文感到后悔,承认“有些帖文太过头”,显示两人关系正在出现回转。

草莓月夜 18年一遇的温柔奇景

六月,是夏季的序章,也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一章。而在这个月份中,天文迷与摄影爱好者特别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被称为“草莓月”的满月。这个名称,源自北美原住民的传统,他们会在每年六月的满月来临时,开始采收熟成的野生草莓,因此将此月亮命名为“Strawberry Moon”。这不只是农耕时节的记号,也是一种浪漫的天文礼赞。

“日式散步”正夯 专家分享其健康益处

时下一种被称为“日式散步”(Japanese walking)的健身方法正在网上走红,它据称只需要最少的设备和时间就能带来巨大的健康益处。对此,有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地球安全了 “城市杀手”小行星将撞月球?

地球不会受到一颗名为2024 YR4小行星的威胁,这是一颗足以夷平一座城市的小行星,但月球就没那么安全了。

© 2008 - 2025 Webjosh  |  News Archive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