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的你 来胡同消夏避暑吧
Beijing Daily
夏日炎炎,人们寻觅着凉快地方消夏避暑。 伴随城市更新,老城的胡同里“长”出了碧水、绿荫,也活化了会馆、名人旧居、老院子,使人们的生活乐趣增多。
消夏在胡同,不再只有蒲扇、凉茶、西瓜,还可以听戏、赏水景、夜游四合院、看展、听音乐会……各得其乐,其乐无边。
“400年历史的颜料会馆重新开放,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戏!”摇着蒲扇品着茶,欣赏着北京曲剧《茶馆》,家住青云胡同的戏迷李良录心里边说不出的舒坦。
夏天,老北京人爱听戏。67岁的李良录最爱京剧、曲剧,每年夏天都得瞧几出大戏,“每年都满北京城踅摸,打听哪儿有好戏看,就奔哪儿去。”不听戏的夏夜,李良录就和街坊们在胡同口沏壶茶、吃口西瓜、聊聊闲篇儿,消遣这漫漫长夜。
但这两年,全然不同了。2021年起,前门三里河,颜料会馆活化利用再开放,400年历史的老会馆再续弦音,戏台上京剧、民乐、相声、杂技轮番上阵,个儿顶个儿的精彩。李良录和街坊们,也拥有了多彩的夏日。
享受“会馆有戏”的还有西城区西河沿街附近的居民们。今年4月起,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老戏楼正乙祠鼓乐齐鸣,对外开放。“我是老戏迷了!”家门口的正乙祠开门迎客,西河沿街老住户陈老爷子赶上了头一拨儿,“昆曲《墙头马上》、京剧《河东狮吼》都听上了。”
除了戏院,消夏最理想的去处莫过于河边、池塘。镶嵌在老城中心的什刹海,一直是北京人的消暑胜地。如果说什刹海是消夏的“老牌劲旅”,与之南北相望的前门三里河则已然成为了“热门新秀”。

忽如一夜春风来,伴随着春暖花开,来自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的监测显示,3月20日花粉浓度预报等级将达4至5级(>401粒/千平方毫米),属高到很高级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过敏季较往年有所提前。叮当快药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近两周时间,北京地区过敏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83.35%,相关药品销量环比增长80.27%,已经呈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特征。 来自叮当快药的分析显示,当前的过敏防护呈现出三大消费特征。首先是夜间应急需求突出,如氯雷他定成夜间下单量最高的过敏药品。其次是中年群体成为了防护主力,如31岁至40岁用户占比53.17%,超其他年龄段总和,鼻过敏用药单量是眼过敏用药单量的1.8倍。最后则是女性更受过敏困扰,如女性消费者的占比高达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