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个资外泄40亿条再创新高 台湾也受害
The Epoch Times
近期,中国可能发生史上规模最大的个资外泄,一个未设密码的数据库泄露逾40亿条关于中国用户的资料,涉及用户的银行数据、微信及支付宝信息等个人敏感资料,甚至包含台湾民众个资。专家认为,中国的资料泄露和买卖早已是常态。
网路安全研究员、SecurityDiscovery.com所有者鲍伯·迪亚琴科(Bob Dyachenko)与著名网络与科技安全研究团队Cybernews发现一个没有密码、内容高达631GB的资料库遭到外泄,包含40亿条有关中国人的个人资料,并发布一份简易报告。
该报告指出,外泄资料库经过精心收集和维护,含多个来源的数据集,记录数量从逾50万到8亿多条不等。主要记录中国用户的银行数据、微信(WeChat)、支付宝(Alipay)等敏感的个人信息,以及部分台湾民众资料。
研究人员于2025年5月19日瞥见了资料库部分内容,但资料库拥有者疑似察觉异常存取于5月20日关闭资料库。因此,研究团队无法确认资料库拥有者身份、暴露时间,或是否有未经授权存取的情况。
不过,该团队当时设法检视16个资料集,这些资料集基本依照不同资料类型进行命名。
最大的资料集“wechatid_db”包含超过8.05亿条记录,资料内容可能与中国腾讯旗下的手机通讯应用程式微信有关;第二大资料集“address_db”拥有超过7.8亿条记录,涵盖带有地理识别码的居住资料;第三大资料集简称“bank”,拥有超过6.3亿条金融资料,包括支付卡号、出生日期、姓名和电话号码。
研究人员认为,掌握这三大资料集的不法分子,可迅速推断某些用户的居住地,以及他们的消费习惯、债务(借贷)及存款状况。另外,收集和维护如此庞大的资料库,所需要时间和精力通常涉及威胁行为者、政府或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
报告中提到,另一个主要集合以简体中文命名,大致译为“三因素检查”(three-factor checks),其内容包含逾 6.1亿条记录,可能涉及中国人的身份证号(ID)、电话号码和使用者名称。
另一个名为“wechatinfo”的资料集包含近5.77亿条记录,内容主要是微信用户的ID储存。研究人员推测,此资料集内含盖用户的中继资料(元数据)或通讯记录,甚至用户之间的对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