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讓小寒增添詩意/香港華菁會成員 童丏智
Ta Kung Pao
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小寒了。這也是二○二三年迎來的第一個傳統節氣。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着陽氣而遷移,一候時北方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二候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是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我始終感到,中華傳統文化之中,處處皆詩意。對於一個節氣的描述,都如此生動。
案頭上的《風吹草木動》(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一八年九月)讓我看到了更加詩意的小寒。作者莫非用玉蘭樹「敲開」了小寒之門:「小寒遇到玉蘭,就像你遇見不早不晚的那個人,未蔔先知,花開未開。冬芽雖小,不憂不懼。經過隱忍的一冬,滿樹的冬芽就是滿枝的杯盞。」
作者對玉蘭的冬芽以及其脫落的鱗片,進行了特寫。那些圖片,讓人透過冬芽的暖意,看到了大自然在小寒這個節氣背後的勃勃生機。值得關注的是,圖片的選取,並非科普式的,而是用了藝術的光暈進行了簡易的處理,既不失真,又提高了藝術美感,這就使得人們對節氣的認知,上升到美學層面。
在玉蘭樹之後,作者引領讀者來到「酸漿」的世界。他親切地稱酸漿為「冬天的紅姑娘」:「酸漿的果實散落在小樹林裏,經過雨水的洗練和雪的母語,不是攝影師遇見她們,而是她們借着光看見一個人的茫然和耐心。」
我很喜歡這本書中,作者詩意的語言,即便是科普的文字,也處處洋溢着詩情畫意,比如寫到酸漿的用途:「酸漿有野生,也有栽培,可生食做果醬,可藥用。小小酸漿,於平常之中生出不凡之處,救人所困,醫人所病,於是念念不忘,每每遇見。」一絲詩意,一份哲思,為閱讀體驗增添了空靈的元素。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