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ry Country (Mandatory)

Other Country (Optional)

Set News Languag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No other language available

Set News Language for World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World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Customize Country
United States
  • Other Countries
    • India
    • Qatar
    • Germany
    • China
    • Canada
    • World
News Categories
  • National
  • International
  • Business
  • Entertainment
  • Sports
  • Special
  • All Categories
Customize Language
  • Available Languages
    • English
Customize News Source
  • Selected Source(s)
    • India
      • AajTak
      • NDTV India
      • The Hindu
      • India Today
      • Zee News
      • NDTV
      • BBC
      • The Wire
      • News18
      • News 24
      • The Quint
      • ABP News
      • Zee News
      • News 24
    • United States
      • CNN
      • Fox News
      • Al Jazeera
      • CBSN
      • NY Post
      • Voice of America
      • The New York Times
      • HuffPost
      • ABC News
      • Newsy
    • Qatar
      • Al Jazeera
      • Al Arab
      • The Peninsula
      • Gulf Times
      • Al Sharq
      • Qatar Tribune
      • Al Raya
      • Lusail
    • Germany
      • DW
      • ZDF
      • ProSieben
      • RTL
      • n-tv
      • Die Welt
      • Süddeutsche Zeitung
      • Frankfurter Rundschau
    • China
      • China Daily
      • Information Times
      • BBC
      • The New York Times
      • Voice of America
      • Beijing Daily
      • The Epoch Times
      • Ta Kung Pao
      • Xinmin Evening News
      • Hebei News
    • Canada
      • CBC
      • Radio-Canada
      • CTV
      • TVA Nouvelles
      • Le Journal de Montréal
      • Global News
      • BNN Bloomberg
      • Métro
2021年香港回顾:那些年让港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事

2021年香港回顾:那些年让港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事

BBC
Sunday, January 02, 2022 06:12:47 AM UTC

这一年,香港公民社会迎来翻天复地的改变,在《国安法》的影响下,几十个组织解散,大型媒体与民主派政党和政客也逐一被抓捕,当局认为这是由乱转治,批评人士则认为,香港已不复再。

2021年,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年半,为公民社会带来翻天复地的改变。众多存在多年的民主派组织和团体,接二连三解散,组织领袖不是身陷囹圄,就是远走他乡开始流亡生活, 抑或销声匿迹。

当局认为香港实现“由乱转治”,为这个城市带来新希望。批评人士则认为,人们熟悉的香港已不复存在, 过往引以为傲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结社自由,所剩无几。

BBC中文盘点了2021年那些从香港人生活中消失组织或东西。

1) 《苹果日报》

今年6月17日,数百名警察以《国安法》之名搜查《壹传媒》总部暨《苹果日报》报社,拘捕多名高层。一周后,《苹果日报》宣布基于员工安全考虑,停止运作,当月的24日出版最后一份实体报纸。

这家有26年历史、香港唯一一家亲民主派的实体报章走向终点。国际上,该事件被解读为香港新闻自由以及“一国两制”的终结。港警的执法行动遭到欧美政府和人权组织批评。

但香港政府和警方指责《壹传媒》是借新闻之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工作。

创办人黎智英被控干犯《国安法》,一旦罪成, 面临最高无期徒刑,而他亦正就另外两宗“非法集结”案件服刑。

2) 立场新闻

时隔半年,被视为香港最大亲民主派网媒《立场新闻》同样遭难。

200名港警周三(12月29日)执法搜查,拘捕多人指他们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冻结6100万港元的资产,《立场新闻》随即宣告停运。

《立场新闻》自称为非弁利媒体,坚持编採独立, 运营主要依靠广告和香港市民众筹。在2019年·香港示威期间进行全程直播声名雀起。 一名记者于7月21日元朗“白衣人”袭击事件中直播时被殴打,其独家视讯受到广泛关注, 对民意影响深远。

3) 支联会

香港过去是纪念1989年天安门镇压事件的重要地方,也是中国领土上唯一能够举行大型悼念活动的地方。

但今年,主办“六四”活动的支联会也宣告解散。

Read full story on BBC
Share this story on:-
More Related News
中国解封:欧盟官员态度反转,强烈建议对相关旅客进行新冠检测

从1月8日起,中国大陆出入境限制将放宽,但是欧盟仍在评估是否应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加强检疫,世卫组织亦指中国对疫情数据的公布未充分。

中国的三年抗疫:如何从“清零”走向“与病毒共存”

这三年,中国的抗疫经过了哪些关键的时间点,又是如何从"动态清零"走向"与病毒共存"的?

秦刚:“习近平亲密助手”出掌中国外交部 又一外媒熟悉面孔登场

56岁的秦刚曾多次言辞犀利地回击外国记者对中国的质疑。他还被视为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得力助手。

“长洲复核王”郭卓坚:屡上法庭挑战香港政府决定的“长败将军”

香港跟随中国大陆政策放宽新冠防疫措施,而在这过程中,一位82岁老人顶着建制派批评他道德沦丧,一如既往的上法庭挑防疫措施最后的不是。

乌克兰战争:2023年冲突可能的五种走向

乌克兰冲突即将进入第二年。对于2023年局势将如何发展,我们访问了几位军事分析人士,听听他们的观点。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访华 中菲同意“和平”处理南海争端 签署14项双边协议

中国和菲律宾周四(1月5日)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同意在两国外交部之间就南中国海问题建立直接沟通渠道,以和平处理争端。

图辑:全球各地迎接2023年

从伦敦到马德里,从迪拜到武汉,全球各地以烟花和聚会迎接2023年。

新冠疫情:盘点中国如何应对近期感染暴增

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拒绝批准西方mRNA疫苗在国内使用。德国已经向中国运送了辉瑞疫苗,但这些疫苗只会提供给外国居民。

日本国防开支大突破影响下的亚太军备竞争和中日关系

三份文件明订日本将积极建设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政策,并预计在未来5年大幅度的提高防卫支出。到2027年度,国防经费将达日本国内生产总值 2%。

中俄元首视频对话:普京邀习近平国事访问 寻求“深化军事合作”

在美国近年来将俄罗斯与中国共同视为敌人的情况下,中俄两国越走越近。原本已经亲密的贸易伙伴正寻求在军事上加强合作。

大英博物馆“韩国农历新年”争议背后的文化归属之争

在全球超过十亿人正在庆祝农历新年之际,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因在一则网络帖子中使用"Korean Lunar New Year"(韩国阴历/农历新年)而引发争议。

美国“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如何用牡蛎空壳抵抗海岸侵蚀

牡蛎是许多人爱吃的海鲜,但是在美国城市新奥尔良,牡蛎的空壳还能用来保护水土,抵抗飓风和洪水的侵袭。

美国加州三天两起致命枪击案,死者中有中国公民

当地时间1月23日,加州北部城市半月湾发生枪击案,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 这是该州三天内第二起。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表示,遇害人员中包括中国公民。

晶片大战:美国为何领先中国?

半导体首先是在美国研发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东亚作为一个半导体制造中心冒出了头,主因是该区域政府的激励措施,包括补贴。

职场健康:久坐不动有害健康 简单方法教你如何抵消影响

美国一项新研究称,他们找到了抵消久坐不动带来的健康危害的最有效方法...

中国再录得过万宗新冠关联死亡 殡葬机构增加采购应对需求

但外界有许多质疑声,认为实际死亡人数远远超出官方给出的数据。

“只要能逃出中国”:他们横跨雨林、穿越中南美国境“走线”偷渡到美国

新冠疫情爆发后,越来越多中国人经过中南美国家偷渡到美国。被一些中国网民称为“走线”人士,他们飞抵中美洲后多藉由汽车、搭船或徒步方式穿越各国国境,往美墨边境前进。

饮食与健康:用水果代替糖可能给你带来的种种益处

研究显示,少吃糖好处多。它不仅有助于健康,还能提升情绪、记忆力以及改善肠道的微生物群 – 甚至让我们更长寿。

饮食与健康:单纯计算卡路里不仅过时而且危险?

卡路里一词的出现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现在是不是到了该摈弃它的时候了呢?

中国疫情:告别新冠成为农历新年的美好祝愿

BBC记者重返北京,在机场和市区,感受到中国放松管控措施后的变化,以及农历新年前夕普通民众对未来的期望。

中国新能源汽车13年补贴退场 崛起的雄心与未来的挑战

逐步告别“补贴时代”,意味着这个行业将从政策驱动,切换为市场驱动,中国的新型车企们如何应对这种改变?美国对华施加的芯片禁令,是否会再一次“卡住脖子”?

心理研究:想想未来的自己能让现在更快乐

我们都应该多想想未来的自己,因为这样对做我们的身心健康、幸福感和财务稳定都有深远的影响。

通关:“南下”香港人流稀少,旅游业者称“年中才会恢复”

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的高铁于1月15日正式重开。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过去7天访港的大陆旅客人数总和仅有4.6万人次。

朝鲜局势:从核武到接班人,2023年我们会看到怎样的金正恩

2022年,平壤的导弹测试达到了创纪录的数量,紧张情势也因此升温——接下来的一年又会怎样呢?

© 2008 - 2023 Webjosh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