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係/中美關係影響2024年全球大勢\軒轅靖
Ta Kung Pao
2024年國際關係依然存在大變數。無論國際關係如何演變,不管大國博弈如何激烈,不管熱點地區危機如何發展,不管全球是否出現「黑天鵝」事件,中美關係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將對全球大勢有着關鍵性影響。
從關稅到科技再到地緣政治,美國一直試圖全面封殺中國,這也曾經讓分析家們認為會導致「新冷戰」。但是,2023年夏季開啟的美國高官訪華潮,促成了11月中旬中美兩國元首在舊金山的會晤。
這是非同尋常的雙邊會晤,中美兩國元首就兩國關心的戰略問題進行了會談,雖然不能從根本上化解中美分歧,但是,兩國元首會晤也確認了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給緊繃的雙邊關係降溫止損。所以,2024年的中美關係可以做到風險可控。
美國大選年變數增加
然而,在美國迎來大選年的情勢下,決定連任的拜登總統和矢志奪回政權的共和黨會將中國視為主要靶標。在兩黨爭權奪利的惡鬥中,會賣力表演反華戲碼。拜登政府會利用台灣問題和菲律賓,在台海和南海區域製造紛爭。當然,拜登政府為了宣示其反華政績,會繼續在高科技領域對華進行禁限措施,尤其是和韓國、日本和荷蘭等國強化對華半導體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孤立與圍堵。中美關係在美國大選年不會平靜,甚至會有波濤洶湧,但是中國已經熟悉美國的套路,也無懼美國所謂的「去風險」。諷刺的是,2024年全球都在看美國大選的政治鬧劇,只會進一步拉低美國的全球形象。
由於共和黨人對支持烏克蘭有不同觀點,烏克蘭危機或成拜登總統連任的大麻煩。巴以衝突的外溢與蔓延,同樣暴露了拜登政府的外交弱點。除非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盡快結束,否則將成為壓倒拜登政府的「兩根稻草」。因此,拜登想實現連任,只能用政績來標榜自己。所謂政績,除了高調反華來證明「政治正確」,還要通過中美外交達成的戰略平衡來證明。看似矛盾,卻是美國政客慣用的政治策略,否則就不會有一邊高調反華,一邊對華進行熱絡外交了。

范長江作為《大公報》著名記者,在中國新聞史上影響深遠。為踐行和發揚范長江精神,2014年起,《大公報》舉辦「范長江行動」,11年來共組織840餘名香港大專院校傳媒學子先後奔赴內地、遠走海外,行走50條各具特色的路線,參訪了甘肅、內蒙古、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河南、黑龍江、吉林、海南、山東、浙江、江西、江蘇等地,足跡遍布全國百多個城市。走訪了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英國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在實地採訪中學習和發揚「記者永遠在路上」的精神,一路採訪、體驗、思考和寫作,感受祖國山河壯麗與經濟民生發展,領略各地民風人情和歷史文化,同時探究「一帶一路」成果,了解中國與相關國家及地區的友好交流情況,在思考中探尋香港未來的發展機遇和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