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儿少网路交友 近九成出现社群恐慌
The Epoch Times
近代现实生活与网路已密不可分,网路让资讯搜集变得更容易,但也可能因为资讯流通的过度方便,造成人们有“社群恐慌”的状况。儿福联盟进行“台湾儿少网路社交行为暨社群恐慌现象调查”,发现有近九成儿少曾有任一项社群恐慌状况,远高于美国成人的比率,儿盟呼吁家长应多留意孩子的网路使用状况。
儿福联盟22日举行“2022台湾儿少网路社交行为暨社群恐慌现象调查发表记者会”,儿盟政策中心资深主任李宏表示,网路虽扩展孩子的视野和交友圈,但长时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社交活动,各项网安危机也会伴随而来。
儿盟调查发现,一项因网路社交而产生的新议题“社群恐慌”现象(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也影响儿少身心发展。现象包括担心跟不上朋友的话题梗、担心错过邀约,于是24小时不停追踪朋友讯息,但浏览其他人贴文、看到别人的追踪数比自己更多时,会感觉自己生活不够优秀进而产生负向情绪,陷入更焦虑的恶性循环中。
据儿盟调查显示,台湾有86.9%儿少曾有其中一项社群恐慌状况,跟美国2020年调查相比,美国以24~27岁年龄层最受影响,比率高达69%,台湾儿少的社群恐慌比率甚至已远超过国外成人,显见台湾儿少社群恐慌的严重程度。
在这些状况中,台湾儿少最常见的是“听懂朋友聊的网路梗,对我来说很重要”(52.4%)、“放假时,我会持续在网路上追踪朋友在做什么”(50.1%)及“错过与朋友见面的机会,我会感到困扰”(48.3%),都有近半或过半的比率。
此外,网路社交也让儿少面临较高的网安风险,调查还发现,每4位孩子就有超过1位,曾遇过网友提出如交往、见面甚至是传私密照等特殊要求,儿少若无判别能力去拒绝配合,人身安全堪虑。
儿盟指出,26.5%的儿少曾遇过网友提出特殊要求,较2020年增加6.3%。其中,最常见也是增加最快速的是要求情侣交往占14.1%,其次为要求视讯通话占13.1%,以及单独约出来见面、提供个人资料占9.9%,各项特殊要求都较2020年调查多。
因此,儿盟针对平台业者、家长和学校体系提出呼吁:一、网路社交平台业者应提供警语并告知求助管道;二、学校应加强网路素养培育课程,并成为可信赖的第一线求助对象;三、家长多留意孩子网路使用状况并共同制定使用时间;四、家长及孩子皆需审视状况并适时寻求专业协助。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