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ry Country (Mandatory)

Other Country (Optional)

Set News Languag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No other language available

Set News Language for World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World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Customize Country
United States
  • Other Countries
    • India
    • Qatar
    • Germany
    • China
    • Canada
    • World
News Categories
  • National
  • International
  • Business
  • Entertainment
  • Sports
  • Special
  • All Categories
Customize Language
  • Available Languages
    • English
Customize News Source
  • Selected Source(s)
    • India
      • AajTak
      • NDTV India
      • The Hindu
      • India Today
      • Zee News
      • NDTV
      • BBC
      • The Wire
      • News18
      • News 24
      • The Quint
      • ABP News
      • Zee News
      • News 24
    • United States
      • CNN
      • Fox News
      • Al Jazeera
      • CBSN
      • NY Post
      • Voice of America
      • The New York Times
      • HuffPost
      • ABC News
      • Newsy
    • Qatar
      • Al Jazeera
      • Al Arab
      • The Peninsula
      • Gulf Times
      • Al Sharq
      • Qatar Tribune
      • Al Raya
      • Lusail
    • Germany
      • DW
      • ZDF
      • ProSieben
      • RTL
      • n-tv
      • Die Welt
      • Süddeutsche Zeitung
      • Frankfurter Rundschau
    • China
      • China Daily
      • Information Times
      • BBC
      • The New York Times
      • Voice of America
      • Beijing Daily
      • The Epoch Times
      • Ta Kung Pao
      • Xinmin Evening News
      • Hebei News
    • Canada
      • CBC
      • Radio-Canada
      • CTV
      • TVA Nouvelles
      • Le Journal de Montréal
      • Global News
      • BNN Bloomberg
      • Métro
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劝阻本国国民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国旅行

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劝阻本国国民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国旅行

Voice of America
Sunday, January 08, 2023 05:23:44 AM UTC

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周六劝阻本国国民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国旅行。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放松严格的新冠病毒防疫限制后,正在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病例的激增。

“我们目前不鼓励非必要的中国旅行。原因是那里的新冠肺炎感染达到峰值,卫生系统不堪重负,”德国外交部在推特上说。

邻国比利时和卢森堡也迅速效仿德国的警告。

卢森堡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卢森堡正在与德国的旅行建议保持一致,目前建议不要到中国进行非必要的旅行。”

比利时外交部在其网站上表示,“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正在经历着清零政策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感染浪潮”。

“鉴于医院有不堪重负的风险,因此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能无法迅速得到治疗,暂时不建议进行非必要的旅行。”

十多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游客实施了新的旅行规定。

上周,欧盟专家“强烈鼓励”欧盟27个成员国要求从中国起飞的乘客在出发前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并在抵达后进行随机检测。

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几个欧盟国家已经宣布了对来自这个亚洲国家旅行者的新冠病毒检测要求。

美国和日本是采取类似措施的非欧洲国家之一。

中国当局最近表示,北京和天津等城市的第一波感染已达到高峰。

Read full story on Voice of America
Share this story on:-
More Related News
北京向美国众院议长麦卡锡喊话:不要访问台湾

中国政府星期一(1月30日)不指名地呼吁美国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thy)不要访问台湾,此举让外界产生如果麦卡锡坚持访台,去年八月初麦卡锡的民主党籍前任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前后美中、以及两岸之间紧张关系急剧升高的情景又将重现的担心。

国事光析:你对“信心经济”有信心吗?

很多人关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走向。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很高,其经济走向必然牵动全球经济。过去四十多年来,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路向,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中国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改善。最近几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三年多来,中国百业萧条,民生艰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习近平在政治上清除了中共内部或者真实或者想象中的对手,接着在“应阳尽阳”的方针下以千万民众的生命为代价走向“后疫情”时代,经济生活出现了恢复常规的迹象,是不是接下来将要出现中国经济的复苏乃至新的发展高峰呢?

中国核研究机构绕开出口禁令购得美国芯片 美国国会将展开调查

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管敏感和军民两用技术的工业与安全局表示,“当大众化产品在全球供应链中经过多重商家之手后,完全看清最终用户是谁是一项很大的任务。”

白纸运动参与者遭秋后算账 国际团体敦促北京放人

2022年11月末中国大陆兴起的一系列反对清零政策的抗议行动(也称白纸运动或白纸革命)爆发已满两个月。中国政府近期通过逮捕关押和审讯恐吓一批参加抗议的学生和记者来镇压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目前仍有一些抗议者下落不明,尽管部分被捕者上个月末或本月早些时候获释,但他们显然被禁止公开发言。北京一位白纸运动参与者者匿名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当局高压恐吓非常严重,许多人不敢讲话,而国际声援力度明显不足。时值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假期,一些国际团体和机构敦促北京当局立即释放全部被捕的抗议者和记者,让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并以实际行动来确保新闻自由和公民的言论自由。

前北约盟军最高司令称因俄侵乌失利美中爆发战争机率降低

前北约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星期六在推特上表示,很大程度上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进展不利,美国与中国之间发生战争的机率在降低。他的推文是为了回应美国一位现役军方将领有关2025年美中爆发冲突的预测。

中国恢复审发日本公民赴华普通签证

中国驻东京大使馆周日(1月29日)宣布,将恢复向日本公民发放签证。此举可能会缓解外交纠纷。

疫情限制政策取消后 中国今年春节假期民众旅行人数剧增

中国官方媒体周六报道,在中国政府取消了新冠肺炎疫情旅行限制后,中国国内春节假期旅行较去年激增74%,尽管旅行人次仅为疫情前水平的一半。

中共治国也需靠信任,意大利学者郗士如是说

意大利学者郗士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后来又从国际关系、意大利与中国交通史和中国政治的角度研究中国。他最近发表文章,指出中共及其政府面临国际和国内的信任问题,若不及早解决会导致更多和更大的问题出现。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去年大幅萎缩,苹果困境中表现靓丽稳居市场老二

中国智能手机在2022年保持下滑的势头,跌落至十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的苹果公司在中国的销量虽然也有下滑,但依然保持了第二位的销售业绩。中国科技巨头华为虽然处境艰难但该公司的销量在去年第四季度还是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菲国总统访日在即 深化安全合作连手抗中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计划在2月访问日本,深化日菲外交与防务合作。专家认为,日菲必须共同承担海域防卫责任,小马科斯将继续在美中之间保持模糊立场,日本将提供中国没有的资源以深化与区域国家的伙伴关系。

“清零”致地方财政困难 中国闹“气荒”民众挨冻

中国今冬大部分地区持续受到寒潮侵袭,多个省市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温。然而,北方地区民生供暖不足使老百姓怨声载道。有分析认为,天然气价格上升使供暖单位压力大增,而清零下地方政府财政失衡导致情况雪上加霜。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与中国商务部长下周举行三年来首次会晤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唐·法雷尔(Don Farrell)星期二(1月31日)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采访时透露,他下个星期将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举行视频会晤。这也将是澳中两国商务/贸易部长间三年来的首次正式对话。

香港负资产房地产按揭案件激增至近18年新高

在香港充当中央银行角色的香港金融管理局于星期二公布,香港的房价持续下跌,而房地产按揭贷款负资产案例去年第四季度跳升近22倍。

防止中共渗透?加剧亚裔歧视?德州禁止中国购地提案引发两极反应

中国公司多年来在美国大举收购农业用地,引发涉及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担忧最近在美国再次升温,包括国会参众两院和地方政府都试图立法,限制中国收购美国土地资源,其中德克萨斯州的有关议案罕见地引起反弹。

韩国总理暗示:若中国疫情缓解可能取消短期签证限制

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星期二(1月31日)暗示,如果中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有所缓解,对来自中国旅行者的签证限制,可以早于计划取消。韩国的旅游业希望中国来访者人数能够回升。

地方向中国未婚生育者开绿灯,舆论促开放单身女性人工生殖

中国人口去年出现负增长。继安徽后,四川省1月底也宣布下月起简化生育登记要求,包括取消登记人需要是夫妻的条件,即非婚生子女也受生育保险保障。有公益人士促请当局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包括容许未婚妇女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

日本与北约承诺加强合作 称中俄军事合作导致二战以来最紧张安全环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星期二(2023年1月31日)与到访的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会谈后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莫斯科与北京不断加强军事合作造成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紧张的安全环境,日本将与北约加强在海上安全、武器控制、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合作,应对正在变化的战略环境。

拜登政府据信全面升级对华为公司的出口限令

美国拜登政府据信已经停止为美国公司发放向中国通信设备巨商华为公司出口大部分产品和技术的许可证,其中包括此前获得出口许可的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产品。

中荷外长通话谈到供应链 据信与美荷达成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有关

中国外交部的一篇新闻稿说,秦刚在通话中表示,中方愿同荷兰“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开放而非分裂、有序而非混乱的国际贸易环境。”

美空军上将备忘录预测2025年与中国开战 凸显美国文职和军方领导人的分歧

美国空军一位上将的一份有争议的备忘录预测2025年将与中国开战,这可能反映出美国文职和军方领导人对这两个世界经济大国之间关系的看法日益脱节。

因疫情和美中关系紧张,美国贸易转向但尚未“脱钩”

在新冠疫情冲击和与中国紧张关系的背景下,美国的贸易流动正在重新调整;不过,减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努力并没有带来迅速的脱钩。

村村添新坟、哀乐不绝耳:中国农村老人经历的“疫情严冬”

在春节假期结束,中国各地复工之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星期一表示,本轮新冠疫情已接近尾声。然而美国之音通过采访了解到,许多偏远地区严重缺医少药、村干部渎职缺位,导致农村老人死亡激增。以往春节前喜气洋洋地忙办年货,如今却是“街头大喇叭哀乐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欧盟就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不公平”补贴发出警告

欧盟委员会将于周三(2月1日)在其“绿色协议工业计划”中表示,欧洲及其合作伙伴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对抗中国向清洁技术产品制造提供补贴造成的影响。

捷克当选总统帕维尔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话 并誓言加强与台湾的伙伴关系

捷克当选总统彼得·帕维尔(Petr Pavel)周一(1月30日)誓言要加强捷克与台湾的关系,此前他与台湾总统和外交部长通了电话。

台湾前空军将领:中共战机抵近拦截增加空中误判与军事冲突风险

随着美中两国的紧张关系加剧,中国军机前往拦截美国或外国侦察机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彼此“空中相遇”的机会也变多。分析人士表示,在气候、扰流以及人为操作不慎等各种因素下,抵近拦截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造成“空中误判”进而导致两国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造成飞行员相当大的飞行压力,因此飞行员的训练显得格外重要。

© 2008 - 2023 Webjosh  |  News Archive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