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ry Country (Mandatory)

Other Country (Optional)

Set News Languag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No other language available

Set News Language for World

Primary Language (Mandatory)
Other Languag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United States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Set News Source for World

Primary Source (Mandatory)
Other Source(s) (Optional)
Customize Country
United States
  • Other Countries
    • India
    • Qatar
    • Germany
    • China
    • Canada
    • World
News Categories
  • National
  • International
  • Business
  • Entertainment
  • Sports
  • Special
  • All Categories
Customize Language
  • Available Languages
    • English
Customize News Source
  • Selected Source(s)
    • India
      • AajTak
      • NDTV India
      • The Hindu
      • India Today
      • Zee News
      • NDTV
      • BBC
      • The Wire
      • News18
      • News 24
      • The Quint
      • ABP News
      • Zee News
      • News 24
    • United States
      • CNN
      • Fox News
      • Al Jazeera
      • CBSN
      • NY Post
      • Voice of America
      • The New York Times
      • HuffPost
      • ABC News
      • Newsy
    • Qatar
      • Al Jazeera
      • Al Arab
      • The Peninsula
      • Gulf Times
      • Al Sharq
      • Qatar Tribune
      • Al Raya
      • Lusail
    • Germany
      • DW
      • ZDF
      • ProSieben
      • RTL
      • n-tv
      • Die Welt
      • Süddeutsche Zeitung
      • Frankfurter Rundschau
    • China
      • China Daily
      • Information Times
      • BBC
      • The New York Times
      • Voice of America
      • Beijing Daily
      • The Epoch Times
      • Ta Kung Pao
      • Xinmin Evening News
      • Hebei News
    • Canada
      • CBC
      • Radio-Canada
      • CTV
      • TVA Nouvelles
      • Le Journal de Montréal
      • Global News
      • BNN Bloomberg
      • Métro
中国取消疫情边控及入境隔离 中港通关首先受益 周边邻国积极跟进

中国取消疫情边控及入境隔离 中港通关首先受益 周边邻国积极跟进

Voice of America
Sunday, January 08, 2023 05:43:44 PM UTC

在经历近三年严厉、甚至是毫无人道的“清零”防疫封控后,尽管疫情反扑在全国各地肆虐,中国1月8日还是取消疫情边境管控以及费用高昂、最长可达三周的入境隔离。中港间则启动首阶段免隔离通关,每天开放两地各六万人过境。中港通关首日,大批三年来首次得以通关的两地民众在关口排起长龙,尤其是更多的港人通关进入深圳。中国周日也恢复了对中国居民的护照和旅游签证签发。

美联社周日援引一位从落马洲入关回家看望三年未见妻子的港人的话说,他急于回家。

香港去年曾遭受疫情严重影响,与中国大陆的陆地及海上关口多数情况下被关闭了近三年。尽管仍有染上病毒的风险,但是,免隔离通关得以每天让数以万计的人过关,对香港的旅游及零售业将是一个提振。

不过,中港间的通关仍就要求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是,当其他一些国家要求源自中国的入境者也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时,中国却抗议说是“不可接受”和并非基于“科学”的,并威胁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日上午率领主要官员到落马洲支线口岸,视察首日免检疫通关,对通关第一天运作表示满意。李家超表示,希望口岸数目同人数安排更宽松,政府会观察数天再与内地方面商讨。他表示,不需要任何人数安排的过关情况一定会出现,希望是越早越好。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到周日上午10点,有约7000人次离港北上,其中约5000人次经落马洲支线口岸出境。

李家超说,首阶段将开放七个出入境口岸,包括深圳湾、文锦渡及落马洲口岸等三个目前正在运作的口岸。

目前,中港通关开放后,已有41万香港人在网上预约过关。

据港台报道,据香港入境处数字,至晚上8点,有超过4.5万人次经陆路口岸进出香港,包括落马洲支线、港珠澳大桥、文锦渡及深圳湾,其中出境数字超过3.3万人次。香港机场的进出境数字超过4.38万人次,经水路进出境约2900人次。

此外,美联社报道,中国福建省与台湾金门有限的轮渡服务也得以恢复。黑龙江最北的与俄罗斯交接的绥芬河口岸也恢复了正常运作,恰逢黑龙江冬季一个主要的旅游活动、哈尔滨冰雕节的开幕。

中国对缅甸贸易最大的陆地口岸瑞丽口岸,在经历1012天全面或部分封关后,周日也恢复了正常通关活动。

Read full story on Voice of America
Share this story on:-
More Related News
美国领导的印太谈判就供应链预警达成协议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美国领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14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就一项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协议“基本上完成了”谈判。

香格里拉对话会:中国被质疑言行不一,美中并无兴趣真正交流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星期天(6月4日)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倡议”。“开放、包容、透明、平等 、法治、对话、和平和双赢”等美好的词汇充斥了李尚福的整个发言。不过,在发言结束后的答问阶段,中国能否言行一致就遭到质疑。

中国军舰台海拦截美舰险酿相撞事件 北京反赖美国“挑衅”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星期天(6月4日)为中国军舰在台湾海峡以危险动作拦截一艘与加拿大护卫舰一道执行自由航行任务的美军驱逐舰的行为辩护,声称美舰在台海的行动是“霸权”和对中国的“挑衅”。

六四忌日:天安门广场严密封锁,香港警方如临大敌

星期天(6月4日)是1989年天安门血腥镇压事件34周年纪念日。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当局为防止民众前往表达哀悼或纪念之意,进一步强化对广场以及周边地区的封控措施。而在曾经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公开纪念六四的城市香港,警方则挥舞国安法大棒,如临大敌般戒备和禁止民众纪念六四。

拆墙运动发起人乔鑫鑫在老挝失联 疑涉中国公安跨境执法

“六四”34周年前夕,近期积极呼吁拆除中国网络围墙的异议人士乔鑫鑫在东南亚国家老挝失联。消息人士透露,乔鑫鑫在住所被多名政府人员带走,不排除涉及中国公安跨境执法。有异议人士正透过不同渠道要求美国国务院介入事件。

中国国防部长:若中美发生激烈冲突对抗 那将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周日(6月4日)表示,如果中美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那将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但中国寻求对话而非对抗。

美国国务院在天安门事件34周年发表声明

美国国务院在天安门事件34周年来临之际发表声明,强调不会忘记事件罹难者的英勇,将继续推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权与自由。

美中沟通渠道并未堵死:美助理国务卿和白宫国安会高官联袂访华

美国国务院星期六(6月3日)宣布,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发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将于6月4日至10日前往中国和新西兰访问。这是继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上个月秘密访问北京之后,又一位主管中国事务的高层官员访华。

报告:中国海外人权运动者面对专门骚扰及攻击 虚假讯息打压越发严重

在海外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人权运动,会面对不少困难。有研究机构建议,需要去教授海外人权运动者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营运组织、增强抵制虚假讯息的能力、以及加强对他们的精神健康的支援。

中印互驱记者关系降至新低,边境局势依然紧张或一触即发

自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的流血冲突之后,中印边界争端已持续近三年,且仍无大规模撤军的迹象。两国近日更是互相驱逐记者,进一步限缩沟通渠道。军事专家认为,尽管短期内未必会爆发大规模冲突,中印多轮高层谈判有名无实并且在敏感地带不断强化军事存在,提升了擦枪走火的风险,阻滞双边关系正常化轨迹。

中俄无视美国在联合国谴责朝鲜发射卫星的呼吁

中国和俄罗斯周五(6月2日)无视美国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团结起来,共同谴责朝鲜本周试图发射卫星,反而指责华盛顿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中国与伊朗、巴基斯坦罕见地举行反恐会谈

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周三(6月7日)在北京举行了首次三边反恐和地区安全磋商。

麦熟麦收时节偏逢“烂场雨”,中国粮仓河南等地损失惨重

素有粮仓之称的中国河南省自5月25日以来遭遇连续两个星期的“烂场雨”,使刚刚启动的麦收工作遭受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大面积处于蜡熟期和成熟期的小麦出现穗发芽和萌动现象,不仅几百万吨小麦来不及收割,而且即使收割了的小麦因为穗发芽和萌动现象也卖不出好价钱,麦农损失惨重。

美中局势升级导致印太地区危险相遇事件日益频繁

中国和俄罗斯军机周二(6月6日)进入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和东部的防空识别区后,韩国紧急起飞战斗机。在此之前,美国和中国军队先后在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两次危险相遇。

TikTok母公司前高管:中共利用公司数据识别追踪香港示威者

中国著名科技公司字节跳动美国分公司一位前主管在一份法庭文件中证实,公司党委的一些官员曾经利用该公司拥有的TikTok这个在全球都备受年轻人欢迎的短视频社交程序所提供的数据识别与追踪香港的示威者。

美中外交接触增加,台湾议题仍无解 学者:美盼为不断下滑关系“止血”

在美中关系依然紧绷的情况下近来两国的外交接触正在逐渐增加,但两国在台湾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有学者说,美中高层外交接触是拜登政府希望能为不断恶化的美中关系进行“止血”的做法,但其效果可能有限。

英国命令中国关闭在英领土的非官方警察站

英国负责安全事务的国务大臣汤姆·图根达特周二(6月6日)告诉议会,英国政府已命令中国关闭在英国领土上运作的非官方警察站。

越南罕见抗议后,中国科考船驶离越南专属经济区

近一个月来在南中国海越南专属经济区(EEZ)内活动的一艘中国科考船及多艘附属船只星期一(6月5日)午夜时分驶离越南海域。此前,越南曾罕见地向中国提出抗议。

中国驻洪都拉斯大使馆开馆

中国驻洪都拉斯大使馆周一(6月5日)正式落成。就在几周前,这个中美洲国家将其外交承认从台湾转向了北京。

马斯克:中国有监管人工智能的详细计划

最近访问了中国的科技公司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说,中国高级官员告诉他,中国计划推出有关人工智能的新规定。这是马斯克在他的两天中国之行后首次发表评论。

美中两军最近两次危险相遇,白宫指责中国军队“咄咄逼人”

白宫周一(6月5日)表示,美国和中国军队最近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危险相遇反映出北京军队日益咄咄逼人,并且增加了可能导致伤亡的误判风险。

中国社媒不断删除西方国家大使馆纪念六四帖文

多条西方国家驻华使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表的纪念六四的帖文遭到了删除,一些帖文被重新发布后再次遭到删除。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各个社媒平台抓紧了对六四有关内容的审查与移除,防止公众讨论34年前的学生运动以及天安门广场镇压。

严遭打压的香港新闻界获得罕见胜利:记者查询公共信息无罪

香港电台前编导、知名记者蔡玉玲因调查2019年元朗黑帮暴力袭击市民事件的查册车牌案在被裁定虚假陈述罪成及上诉高等法院失利后,最终以胜诉结案。香港终审法院的五名法官星期一(6月5日)一致裁决,上诉人关于申请查册证明书用途的陈述,不属于虚假陈述,撤销各项定罪。这是笼罩在国安法白色恐怖之下的香港法院一次罕见的肯定新闻自由的裁定。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累累,但财政部认为中国财政状况总体健康安全

中国地方政府深陷债务危机,而且半数中国城市的偿债义务已经超过收入的10%,因此无力为疫后地方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这早已成为经济与金融界的一个共识。但是中国财政部资深官员则认为,中国的财政状况总体健康安全,政府债务率并不高。

聿文视界:北京为什么要高规格接待“三马”

仿佛不只是一种巧合,在中国今年的外交大戏中,受到北京高规格接待的三位政治和商界领袖,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恰恰都姓“马”,他们是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 2008 - 2023 Webjosh  |  News Archive  |  Contact Us